5在野黨喊話立法院 同意覆議是補救總預算唯一的路 (2025-02-25 17:19:33)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國民黨、民眾黨聯手刪減逾2千億元,目前已送出立法院但未明列總刪除數,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在27日提覆議。對此,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基進黨、台灣綠黨5個在野政黨今天(25日)共同舉行記者會表示,行政院應提起覆議,並呼籲藍白應停止政治鬥爭、別再癱瘓國家,強調同意覆議才是補救總預算唯一的路。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2024年的國會亂象,可說是讓全民有感!從「程序委員會違法擋案」到「委員會中心主義被踐踏」,國會議事程序不斷被惡意錯用,導致朝野缺乏互信基礎。他指出,藍白所做的就是想透過修法讓立法院獨大、阻礙行政權、拖垮財政紀律、攻擊司法威信、癱瘓憲法法庭、修弱國安國防、放寬中國的入侵、挑撥社會對立、終結民主台灣。

張宏林示警,如果立法院不同意覆議,今年度總預算案絕對會來不及。因為立法院2月25日開議,依法所有凍結案都須做院會專報,但每周只有星期二、五召開全院院會,現在距離5月只剩20幾週可以審議上百個凍結案,若屆時沒有審議完畢,又要等放假進入下一個會期,且立法院9月才開議,意味著將實質癱瘓國家。

針對總預算審議結果,王婉諭指出,立法院作為監督政府行政的機構,應對刪減預算的數額負責。但這次總預算審查結果卻未提供具體的減列數字,違反《預算法》。而立法院之所以不敢寫明、算不出來「共計減列」2076億元,就是因為藍白兩黨聯手通過的「院會減列」與「通案減列」預算案自相矛盾,且減列數額充滿了不確定。

王婉諭痛批,這將會是歷史上首次出現違法、違憲的預算審查結果,不僅是國會的恥辱,更是國民黨與民眾黨假借監督之名,實際上卻在毀憲亂政、癱瘓國家的鐵證。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召集人林詩涵表示,做為女性政黨,他們深知「錢該花在該花的地方」。若家中財務管理者以「孩子成績不好」為由刪減補習費,或以「飯菜不合口味」為由凍結買菜預算,要等到你煮出符合胃口的菜才要解凍,邏輯顯然荒謬。並強調,立法院真正的監督應該是促使行政體系有效運作,進而改善人民生活,而非刻意讓行政機關無法執行任務,影響國家發展。

社會民主黨黨召集人徐雍批評,立法院預算審查過程充斥政治鬥爭,更犧牲國防、外交、經濟與內政,認為藍白兩黨不僅踐踏委員會審查結果,還在黨團協商時推翻原本的共識。另外,藍白兩黨對自家委員的提案毫無品管,為了壓制人民的聲音,僅因「黑熊」、「青鳥」等字眼,就凍結部會預算,甚至刪除消防員頭盔的預算,這樣的做法形同思想審查、對人民戒嚴。

此外,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說,國防預算遭刪減84億元、凍結900億元,這不僅可能將引發國際盟友質疑台灣自我防衛決心,還可能被視為對中國示好的訊號。而藍白提出「流用」與「第二預備金」做為補救手段,是對立法權的自我作賤、侵犯行政權、對預算倫理的徹底無知。並強調,「唯一合憲的修正方式是行政院提起覆議,立法院通過後重新審議,這才是憲法國家對體制的尊重」。

台灣綠黨發言人王彥涵則感嘆,國民黨、民眾黨與部分無黨籍立法委員領著全體國民納稅錢轉換來的薪水,卻亂刪亂凍結稅賦轉換成的國家預算,根本令他們的支持者也要「認知失調」。她指出,新聞傳播處預算遭立法院全數刪除後,政院記者會隨即停止手語老師的翻譯,就是各族群權利受長遠負面影響的具體案例。並提到,讓政治獻金公開透明的「陽光法令」長期由監察院負責,質疑藍白大砍監院預算,難道是想開「獻金黑箱」大門?

最後,5個在野黨聯合強烈呼籲,行政院應提起覆議,立法院應同意覆議並重新審議總預算。他們強調,只有依照合法、合憲的方式進行修正與合作,才能真正維護國家長遠利益,避免政治鬥爭繼續拖累國家發展,保障人民福祉。(責任編輯:殷偵維)

(熱門點閱:【經典賽資格賽】「中華隊 vs. 西班牙」棒次怎麼排? 專家:王博玄、林子偉可往前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3086.20 -1,265.87 -1.50%
以太幣ETH 1834.99 -60.56 -3.19%
瑞波幣XRP 2.18 -0.02 -1.10%
比特幣現金BCH 304.84 -2.62 -0.85%
萊特幣LTC 86.41 -0.99 -1.13%
卡達幣ADA 0.681033 -0.02 -3.47%
波場幣TRX 0.229875 0.00 -1.05%
恆星幣XLM 0.271227 0.00 -1.15%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