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論文逾半數引用者為本國人 排名引發質疑中央社台北23日電 (2024-10-23 14:53:08)

中國學者的論文發表數和被引用數號稱世界第一,但其論文引用者逾半數為同樣來自中國的學者,已讓國際學界關注到,中國的引文排名可能被誇大;當地學者則擔心,中國在學術方面的國際影響力不足。

「科學」(Science)期刊9月下旬發出一篇報導,透過今年兩份來自日本與德國的研究,指中國科學家經常引用本國的學者論文,也就是所謂的「自引」,而這很可能推高了中國論文被引用的排名。

今年8月,日本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NISTEP)發布了一項研究,選取了2020年至2022年間,來自25個國家的作者所發表的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論文,結果顯示,中國有62%的引用來自國內學者,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美國以24%的本土引用率位居第2。

另一份由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學者所做的研究,則是先用影響因子篩選出20個廣泛科學領域內排名前10%的461種期刊,檢索它們在2000年至2021年間發表的所有論文,結果顯示,中國論文獲得的引用中,有57%來自國內學者,這一比例在所有研究國家中最高,而美國則以37%的本土引用率位居第2。

德國學者發現,中國學者論文的本土引用「超過了根據其規模所應預期的水平」,「中國在引文排名中的顯著上升被誇大了」。

文章指出,這種現象背後有多重原因,包括:中國研究人數快速成長,他們也有越來越多高品質的產出,但中國文化中看重「關係」或相互支持的傳統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有的科學家則是為了提升同事和機構的引用次數,而引用可能與自己論文關聯不大的工作。

中國近年已經成為全球論文被引率的第一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近日發布「2024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按第一作者、第一單位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發表高水準國際期刊論文11.85萬篇,占世界總量的33.6%,被引用次數為81.89萬次,論文發表數量和被引用次數均排在世界第一位。

早在去年,日本官方單位發布的「科學技術指標2023」報告就指出,中國研究人員有很強的相互引用論文傾向。中國國際科技論文引用數量迅速成長背後的驅動力之一,可能就是這種本國學者之間的相互引用。

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今年7月發表的文章也關注此議題。文章指出,中國擁有最明顯的「本土偏見」,意味著相比中國學者在頂刊上的產出體量和品質,他們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明顯更低。

前述德國學者的研究團隊中,有一位來自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講師邱姝敏,她認為這個問題背後有兩種可能的邏輯,第一種是「抱團」的邏輯,就是中國學者們太願意引用圈子裡的「自己人」了;另一種邏輯是,外國學者對中國學者的論文引用太少了。

邱姝敏做了一個數據補充。美國學者的頂刊論文參考文獻中有34.6%都來自本國。反觀中國科學家的頂刊論文,參考文獻中本國學者論文的比例只占14.8%。

也就是說,每位中國學者引用的本國同行論文的比例並不高,但因為沒有太多國外學者引用中國學者的學術成果,導致中國的自引比例在統計上異常突出。考慮到全世界都在引用美國學者的論文,美國學者自引比例在整體上得到了稀釋,其自引現象看起來也就不那麼顯著。

邱姝敏表示,知識需要擴散才能發揮出經濟和學術上的價值。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8502.80 -503.94 -0.51%
以太幣ETH 3432.19 100.54 3.02%
瑞波幣XRP 1.49 0.02 1.43%
比特幣現金BCH 520.38 30.10 6.14%
萊特幣LTC 102.65 10.58 11.49%
卡達幣ADA 1.09 0.08 7.88%
波場幣TRX 0.215623 0.01 5.28%
恆星幣XLM 0.624543 0.28 83.1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