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全滅、港都半沉的教訓 治水即治國挑戰住展房屋網 (2024-10-27 11:00:00)




凱米颱風在全台造成逾3000件淹水災情(圖:嘉義縣長翁章梁臉書)


文/主筆室



今年四月,沙漠型城市杜拜遭受暴雨襲擊,全城癱瘓,堪稱氣候異變下的極端天氣重災區,當時網路上還開玩笑,建議杜拜建築物地下室與一樓可能都要預備豪華水陸兩用車,調侃杜拜富豪們「絕對買得起這類新玩具」。



言猶在耳,七月台灣就因強颱結合西南氣流,在南部降下破紀錄暴雨,城市內多條馬路成為黃泥河,城區多處陷入汪洋,前述「水陸兩用車將成為建築標配」的胡言亂語近乎成真,彷彿預言未來還潛藏著更大災難。



1911台北盆地滅頂大洪水



看到七月底的南台灣水患,不少中北部民眾或許都在暗自慶幸躲過一劫,但其實如今作為首都圈的台北盆地,水患嚴重程度也曾位列全台第一,這也導致雙北盆地的治水經驗極具代表性。



參考學界近年從日治時代官方文件發掘出的訊息,顯示1911年台北盆地曾經出現高達9公尺的大洪災,這場因為短時間內颱風連續襲擊台灣島造成的台北盆地巨大災難,在當時台灣總督府發給日本本土的官方文件中,以「台北全滅」來形容慘況。



1911台北大水災讓日本政府體會到「治水成敗是台灣城市與產業運作關鍵」,遂調集留學歐洲的少壯菁英組成專業技師團隊,針對台北盆地水文與治水方案進行深入研究,日本技師團隊把握住台北盆地屬於「三川盆地」特性,規劃在淡水河水系上游的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等三大河川興建水壩,也考慮開闢排洪渠道直接將洪水排入大海。



同時為了復育遭到大量濫墾樟木以提煉樟腦的大片山林,還同步加強保育集水區林木以涵養土地,以減少下游河川砂石淤積。整套治水計畫內容更把桃園台地排水灌溉工程一起進行考量,最後促成桃園大圳灌溉系統的發展,帶動原本缺水的桃園台地快速繁榮;包括興建石門水庫、翡翠水庫及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水利建設,都是當初日籍技師團隊針對台北盆地提出的治水藍圖之一。



客觀而論,從1911年台北全滅、日本政府啟動台北盆地治水大計開始,到2005年員山子分洪道全部竣工為止,確保台北盆地當下能夠暫時不受水患侵襲的成果,其實是耗時近百年、所有曾投入台北盆地治水大業的各方先進,跨越國籍與時代的共同心血結晶。



帝國南十字星都計現代啟示



攤開北台灣由日本政府技師團隊針對台北盆地及桃園台地共同規劃的水利與防洪建設藍圖,可發現百年來陸續落實運作之後,確實造福地方,「解水害、興水利!」



在南台灣,被日本政府定位為「帝國南十字星」的大高雄都市計畫,則可以做為這次南部水患區域的跨時空對照,同樣值得注意。



1936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全台都市計畫裡,高雄都市計畫範圍主要落在高雄車站以南的區域,包括日後被取名為一心、二聖到十全,眾多由一排到十的主要道路位置,與今日高雄輕軌沿著凱旋路的環狀道路位置,全都清楚的在日治時期高雄都市計畫圖面上呈現。



今年七月颱風引入西南氣流造成暴雨及水災,除了原本臨海容易淹水區域傳出災情外,日治時代規劃的高雄都市計畫範圍內區域淹水狀況相對輕微,反而國民政府時期開闢高雄車站以北的北高雄區域,倒成了這次暴雨重災區。



追究兩者差異,關鍵在日本都市計畫團隊當初就把北高雄凹仔底等地勢相對低窪區域,保留作為水田、埤塘、以及供木材業者專用的木材泡水、去皮與切割等林木業專用區,並將主要市區放在高雄車站以南位置。



今年七月颱風暴雨超過人為水利排洪工程所能承載範圍後,重現了大地的原始狀態,揭開城市地理密碼,讓已成為豪宅區域的美術館園區,再現凹仔底等地原本就是容易積水的舊日景觀。



對比日治與民國時代不同都市計劃的選擇結果,是否該將此次北高雄水災部分原因,歸為北高雄都市計劃的失策,尚待專業人士深入探討,不過,比起追究責任歸屬,探討如何預防下一次可能發生的災難恐怕更讓人民有感。



從圍海造陸到還地於河



再參考國土四分之一位在海平面以下的荷蘭,該國從過去「圍海造陸」的強勢發展政策,歷經重大天災與水患教訓後近年轉向「還地於河」的水利新建設,全民都在學習與水共存的過程中,態度出現極大轉變。



因為數百年來與水鬥爭的經驗,讓荷蘭人深刻體會與自然對抗實屬不智,最終決定將境內重要河川的河道擴大,以便在大水來時能真正發揮排洪功能。



不再風調雨順 城市繁華恐落盡



反觀台灣都市擴展,往往將原本低窪淹水區、河川行水區、甚至是洪患區域,陸續變為新興重劃區或各類開發區,隱藏的水災風險必將因為氣候異變、強降雨頻率提高與強降雨量增加等狀況,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成為未來台灣各大都會區需要高度警惕的重大風險。



以台北盆地為例,最近30年出現多處原本屬於河川行水區的大型重劃區,且不少都已蓋滿各式建築,未來如何審慎面對氣候異常的暴雨挑戰,絕對不只是高雄或南台灣才會面對的挑戰,也是標榜豪宅區域、高科技園區的新挑戰,這也導致保險業與金融機構針對淹水區資產都要重新評估風險。



面對極端天氣,光是暴雨的威脅,即使參考荷蘭「與水共存」的全新治水成果,但如何在不同城市落實仍存在許多挑戰,此外,人群順應趨利避害的本能,長期也將導致沒有新豪宅或新科技廠會願意蓋在經常淹水的城市,一旦治水失敗,過往招商投資成果恐怕逐漸歸零,城市繁華也將落盡。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首都全滅、港都半沉的教訓 治水即治國挑戰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6234.31 -2,772.43 -2.80%
以太幣ETH 3324.78 -6.87 -0.21%
瑞波幣XRP 1.36 -0.11 -7.42%
比特幣現金BCH 503.08 12.80 2.61%
萊特幣LTC 95.42 3.35 3.64%
卡達幣ADA 0.984030 -0.03 -2.61%
波場幣TRX 0.205433 0.00 0.31%
恆星幣XLM 0.499951 0.16 46.58%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