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王CTWANT] 今年滿50歲的必應創造董座周佑洋,可說是看著成軍25年的台灣天團「五月天」長大的。五月天從地下樂團搖身為主流樂團的首場巡迴演唱會,西進大陸為BenQ代言跑巡迴,到五月天自組「相信音樂」公司,周佑洋無役不與,直到客戶憂心「洩露商機」,他才跳出來整合5家公司,十年前成立「必應」,如今已是200多名員工、年營收25億元的台灣演唱會製作公司龍頭。
以「洋公」行走江湖的周佑洋,這名號還是五月天取的。待過多家唱片公司的周佑洋,在與前東家分道揚鑣後,在東森公關部門待2年,輾轉到音樂人姚謙成立的(維京)唱片經紀公司,「他叫我去管理北京公司,那時人不多、活動少,我卻學到不少內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會看到他們電視台是怎麼運作。」
周佑洋在北京時,他昔日服務過的客戶五月天已翻身為創作天團,被當時的手機大廠明碁簽下為BenQ代言,要跑很多巡迴演唱,周佑洋透過接案方式參與。隔年,也就是2006年,五月天天與滾石集團策略長陳勇志成立「相信音樂」,將五月天首席演唱會製作人「洋公」請來,打理自家的演唱會製作部門。
「我從北京帶2個人一起去,一位台灣人,現在是『必應創造』創意長的老婆;另一位是北京人,現在是『必應創造』北京的頭。」五月天2007年首場世界巡迴演唱會「離開地球表面」就是出自這3位之手。
這3人組很快成長為15人團隊,「那時候演出量很大,不只做『相信音樂』,也做其他公司的演唱會。」「為要做好演出,我們需要先聽到歌手還沒發表的歌,或是了解他們還沒發表的新專輯,才能抓出演唱會重點,不過其他公司會覺得『為什麼我要把準備發行的產品給另外一家唱片公司聽?』」周佑洋解釋。
面對越來越多客戶的疑慮,周佑洋在老東家五月天的「相信音樂」、「滾石網路科技」及「相知」的支持下,2014年1月一口氣將5家公司垂直整合,包括合作多年的技術服務公司「創昕製作有限公司」、舞台設計公司「FREE'S」,及燈光、音響、視訊設備租賃公司「聯立」、「神翼」、「神樺」合併,以「相信音樂」英文名字B'in Music,取其音成立「必應創造」。
「我們成立初期就以上市上櫃為目標,4年完成。」必應成軍3年後上興櫃,2018年轉上市,看似順利,其實困難少不了。周佑洋苦笑說,「公司從14、15人一下子變成一間有220人左右的公司,在溝通上真的變得很不容易。」
「以前小公司單打獨鬥,為要推動上市,管理上得調整為合規合法,工作人員、業務人員會問『為什麼要這樣』、『以前不是這樣』;法務、財務人員則反問『你們這一行是怎麼回事?』、『怎麼那麼free?』,連加班費要多少,每個公司都不一樣。」由於沒有同業上市經歷,沒有前例可參考或比對,周佑洋說,每項都要討論很久,有一度累到不想做,「大家只能在裡面一直磨,磨出一個平衡。」
沒想到,上市一年後新冠疫情無預警爆發,「第一年大家以為一下就過去,那時手上有非常多案子正在設計中,想說忍一下就過了。」周佑洋回憶道,「剛好前一年公司員工積假很嚴重,大家忙著做演出沒時間休息,就趁疫情間趕快放假休息。」
「到了第二年,就覺得不太妙,疫情好像沒那麼快結束,我們開始朝線上演唱會形式走,研發XR技術。」他坦言,營收當然很不好,但也沒裁員,「因為這個行業『人』很重要,就算有再多設備、再好的軟體設計,沒有人安裝或執行,就沒有用,我們保留公司所有人。」慶幸的是,周佑洋堅持上市,即便在疫情危機下,仍有足夠資本讓公司正常營運。
疫情走到第3年,周佑洋改變策略,所有案子來者不拒。「我有7個製作組,通常如果已籌備1個劉若英、1個周華健就不會再接,因為沒有空做其他人。但疫情持續3年不知何時開放大型活動,所以我們先接案先籌備設計,才能收到費用,疫情後期7個組設計量都超載。」
周佑洋的「來者不拒」及「不裁員」,讓必應營收在2020年年減4成,撐到2021年8月解封後,2022年第3季才重返成長軌道,並迎來全年營收13.02億的優異表現;除了演唱會以外,必應也接下許多大型活動,包含台中跨年夜、台灣燈會、台灣設計展開幕典禮等,在2023年更創下25.6億元營收,刷新歷史新高,股價也從2020年的32元到2023年飆破99元,可說是苦盡甘來。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