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難題2-1】婦女患躁鬱症恐是病徵 家屬建議:及早治療減緩惡化邱 璽臣 (2024-06-02 00:00:4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專題報導


失智症不是如印象中老人才會罹病,據統計,我國目前45到65歲年齡層有14000餘名失智者,該病症目前無治癒方法,但提早發現治療,可減緩惡化,保有生活品質,也將減輕患者家庭、社會及國家照護負荷。《CNEWS匯流新聞網》採訪到患者的女兒,經由她們分享,讓民眾更認識該疾病,以及了解如何面對、照顧患者。


首位受訪者是黃小姐(化名),母親有躁鬱症傾向,曾短期服用醫生開的鎮定劑,結果有改善,但後來停用,卻又常發生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家人就只能忍耐著度過;不料今年開始,老太太開始健忘,不只否認以前說過的事或經歷,最近的也開始時常遺忘,甚至重複問。她說,在與人相處上,母親也變得容易猜疑、遷怒,還要求女兒離婚。


由於老太太固執忌醫,黃小姐只能詢問當醫生的親友,初步懷疑是「失智症前驅」現象,只能以多陪伴、聊天,讓患者動腦、外出活動,以及飲食方面做改善,例如維他命、果油的補充,來減緩病況惡化速度。她說,「最近收到母親健檢報告,發現腦萎縮。」


感到無助的黃小姐,由衷希望社會局、衛生局或者失智症團體,能夠針對75歲以上的長者定期做普查,並與其家人做訪談,瞭解並掌握這些長者們的身心狀況。若發現有失智症前兆,能適時介入並主動提供相關醫療支援,協助長者減緩退化。





另一位患者的女兒張小姐,母親也是患有躁鬱症,因長期就醫,當患失智症時,能立即獲醫藥治療,以及更多醫院及社會上,關於友善失智症的資源幫助。


「需要為失智症患者多安排活動,多陪伴。」張小姐分享:「我媽媽本來反應平淡,現在一直越來越好,中西合併、中醫針灸效果很好,台北市聯合醫院的仁愛院區,開設北台灣第一個中醫失智症特別門診。」另外,她也談到,去年還和媽媽參加舞台劇演出,能做的就是帶媽媽從事運動、社交、動腦,多陪母親。


當記者詢問:「初期如何發現有可能罹患失智症?怎麼說服患者就醫檢查?很多人卡在說服就醫,而延誤病情,以至於惡化。」張小姐說,初期發現母親一直重複問同一個問題,而且問非常多次,以至於家屬失去耐性。


張小姐表示,媽媽本來就是躁鬱症患者,長期看精神科,這方面還滿順利控制病況;然而失智症患者要看的是神經內科,做腦波跟腦部斷層掃描,看腦部有無病變。她也說,失智症有5種類型,自己母親是阿茲症海默型,病灶不同,會有不同的行為。


「失智症的發現,除了觀察前兆,很重要是做量表,作為篩檢指標。」張小姐說,媽媽每半年,就要做一次心理測驗,評估病情變化,現在不少社區里長常辦活動,都會納入該量表,先讓長者們做初篩。她說,一旦發現可能是初期,就鼓勵民眾趕快就醫,有就醫控制跟沒有就醫控制,後來惡化程度差非常多,早期發現非常重要。


「研究報告發現,婦女有躁鬱症,在後來失智症罹患率比一般人高很多。」張小姐提醒民眾要細心,有些阿嬤雖表現出症狀,但一般人對失智症不了解,家人都不知道阿嬤失智,還以為阿嬤故意「老番癲」,以至於有怨懟或家庭失和。





「失智症的家屬非常辛苦,因為是長期照顧,而且需要很用心的醫生告訴家屬怎麼做。」張小姐提醒患者家屬,如果把失智症者照顧得好,病況惡化會減緩許多,甚至可以永遠維持在同一個程度,但如果不好好照顧,其病程進展非常快速。


張小姐強調,現在政府和民間單位對於失智症投注蠻多資源,像她是失智者的主要照顧者,就有很多機會上課,獲得照顧資源、學習如何放鬆自己,強化照顧失智者的技巧。另外,家庭互助團體,也可以互相分享照顧經驗。


照片來源:Google Map實景截圖、Microsoft Bing AI(示意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失智症難題2-2】台灣每30分鐘增1名患者 民團籲:提防治政策3.0、訂專法


北市圖創失智症閱讀處方箋 幫志工理解與患者溝通STE2P撇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