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會看中國房地產走勢 ( 財金雜誌 文/黃柏翔)

3月14日北京剛剛結束「兩會」的會期,兩會召開的模式有點像早期台灣在陽明山中山樓的國民代表大會,但是討論的議題卻比較像當前立法院的各個會期,隨著大陸改革開會的節奏加快,現在兩會的代表們也都比較敢在會議上暢所欲言。


地產項目是政府重要收入

2009年,幾乎所有中國的各大小城市,同時面臨著突如其來的房價飆升,完全無視世界金融景氣仍處於疲軟之中。這讓今年的兩會,一開幕就成了如同所有房地產業內人士預料的「房地產大會」。在來自全國的代表對著記者的鏡頭闡述各地的房地產狀況時,霎時之間房地產已經從一般的民生問題,變成排名第一的民生問題。

事實上,這一屆黨中央(胡錦濤、溫家寶)政府執政7年來,宏觀調控也實施了7年,跟地方政府也抗衡拉鋸了7年;地方政府的領導層怎麼如此膽大包天,敢與中央博弈?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大陸的各級政府黨政領導每3~5年的換屆,再加上自從1990年左右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之後,房地產業在當時被視為拉動內需、重起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開發商與地方政府都嘗到了甜頭。地方政府賣地籌措大筆資金,用在城市建設上,開發商蓋了房子,吸引了人口往城市集中,依託政府新修的各項建設,把有錢、有能力的全部集中在城市裡,政府賣地有錢了、稅收增加了,一屆一屆的政府領導就這麼不斷的複製這種程式,地段好的土地越來越少,地價越來越高。根據統計,1998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為67億人民幣, 2001年到2003年這個數字爆增130倍,變成9100億人民幣,截止2009年全中國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已經超過1.5兆億人民幣,絕大多數的城市,土地出讓金已超過該城市財政收入的50%以上。這也是為何已經宏觀調控了這麼多年,房價依然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地產發展是GDP基柱

2005年央行宣布取消住房貸款優惠利率,並提高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率。1個月後,「國八條」正式出台。不僅將房地產帶來的「金融風險」放在第一醒目的位置,而且措詞嚴厲,指出地方政府必須對高房價負責。尷尬的卻是,房價就像中邪一般,「政府越調房價越漲」。


宏觀調控從一開始就出現狀況。房地產的問題需要通過一個結構化的產業模式來解決,部分完全市場化、部分半市場化,還有一部分非市場化,政府必須在其中做好資源調配。讓有錢人住好房子、投資房產,帶動區域土地價值的提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產商都賺錢了,房價脫離部分老百姓的購房能力。這時候,政府應該通過行政法規的規定,將出讓土地的溢價部分,拿出一半去做保障性住房。在推出的土地中,一定要有一部分不賺錢,或者薄利,來做半市場化的普通商品房。反觀中央的宏觀調控,最初兩年的主要手段是抑制需求。每次短暫的觀望之後,都是開閘洩洪式的需求釋放。而另一方面,標誌著房地產正式市場化的「招、拍、掛制度」,卻造成了土地供應的瓶頸,地以稀為貴,使得供需失衡的關係更為嚴重。

今年面臨著更為困難的局面。政府當初未作審慎評估,一味放貸款,巨大的流動性轉變為央企的高價拿地,地方政府的投資運作平台有了充裕的資金而失去推出土地的壓力。而高地價又帶來房價上漲的預期,使得開發商的降價迅速觸底反彈,短期內全面清貨解套。更何況去年地王頻出,很多開發商有錢了之後還拿不到地。手上有錢,存貨還不多。如果說2008年時他們可以撐半年,估計這一次開發商起碼能撐一年,看誰熬得過誰。

所以我覺得今年的房價不僅降不下來,可能還會出現一個政府更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觀望氣氛濃厚,開發商還不著急,拿地意願不強,GDP上不去,看你政府怎麼辦。現在連萬科王石都說了:「我們可以慢下來,政府不敢讓房地產垮。等到了下半年,政府一看形勢不對,定然會重新來刺激房地產。」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金雜誌》15期
或上http://www.invest.com.tw/ 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焦點話題:當心,「寶」刀出鞘了
◎封面故事:人民幣悶在壓力鍋裡
◎兩岸人物:葉春榮膽敢對兩岸政府嗆聲
◎乙哥聊天室:我們都有機會成為股神
◎老謝面對面:抓住中國丟出的蘿蔔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06586.33 5,502.58 5.44%
以太幣ETH 3325.65 116.72 3.64%
瑞波幣XRP 3.19 0.24 7.98%
比特幣現金BCH 450.53 24.24 5.69%
萊特幣LTC 120.71 5.39 4.67%
卡達幣ADA 1.01 0.02 1.90%
波場幣TRX 0.242439 0.01 6.27%
恆星幣XLM 0.450175 0.02 4.03%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